新聞

2021年12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- 2021年12月
跨科英文協作 奠定終身學習基礎
位於將軍澳的萬鈞匯知中學,本着「人人可教,皆可成材」的教育宗旨,協助學生在不同範疇盡展潛質,發揮所長。張志文校長深明英文的重要性,以「活的教育」(ACTIVE Education)配合「深度學習」(Deep Learning),帶領教學團隊訂下三大方向推動英語學習,打造全英文語境。
全面改革課程規劃 推動電子學習
在本學年,學校着眼於提升英語學習效能及改良教學方法,教學團隊設計跨學科課程。例如英文科與地理科舉辦跨科閲讀,學生先理解氣候變化,然後以英文進行專題研究;跨音樂科則有民歌比賽,學生學懂民歌的特色風格後,英文科老師會教授填詞技巧,從中學習生字和文法;跨科學科讓學生了解飛機的運作,明白飛機的動力來源後,然後用英文寫報告,解釋當中原理。至於視藝科則讓學生閲讀英文詩,然後在視藝堂就着詩詞內容畫畫,以英文描述創作意念,相比起純粹背誦或單向教授讀詩技巧,跨科學習顯得生動有趣。
另外,學校亦全面改革課程規劃,以不同教學法鞏固學生英文基礎。學校積極推動電子學習,活用不同平台進行課堂討論,增強學習效率,同學間透過討論提升協作能力。張校長表示:「學生使用OneNote整合課堂筆記,方便老師知道他們的進度,照顧學生學習需要。」即使疫情底下,也無阻學生學習,老師會指導他們以影片繳交功課,學習用多媒體匯報。初中同學每年都會用iPad做專題研習,老師訂立了一個議題後,學生再自行搜尋相關資料,提高自學能力。例如中二生曾做關於「旅遊」的課程,他們需要自行設計行程,由於自由度大,投入感也會增加。學校又預備了自學資源套,包括有常用詞語、句子格式等,讓學生隨時重溫重要的英文重點。
疫情無阻學習 用雙眼遊歷世界
學校強調建立良好英語語境,所以每年都會設計不同課程,增加學生學習英文的機會,並鼓勵他們參加課堂以外的比賽,除了本地包括海外比賽,旨在與世界各地的學生交流。張校長直言:「每個學年,我們均舉辦30多個交流團及海外活動,包括到夏威夷、愛爾蘭和芬蘭,現時因疫情關係交流團未能成行,但學校亦積極聯絡海外姊妹學校進行不同活動,例如辯論和國際會議,與海外中學生進行學術交流,對上一次討論疫情間世界各地學生如何繼續學習,未來會一直參加這些活動,讓學生增廣見聞。」學校又舉辦「拉闊遊世界」活動,讓學生透過網上平台,與各地學生進行交流,例如伊拉克、丹麥、以色列等,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交化,打開眼界。
除了創造校外學習機會,學校亦為學生設計不同活動,用心營造校內語境氛圍。張校長笑言:「例如有Net Cooking Fun,由外籍老師教學生煮食,今年強調環保和健康飲食重要性,過程全用英語溝通,學習食材名稱,以及煮法用詞等。」疫情下學生需要在家學習,於是老師把活動轉到網上,學生可以一邊看着英語教學短片,一邊學煮不同食物,老師又會教他們閲讀食譜,用軟性手法滲入英文知識。而且每年都會有三次深度學習週(Deep learning week),學生會就着不同學科進行實踐和學習,課程涵蓋人工智能(AI)、邏輯思維訓練、STEM,以及英文語境學習。
學校共有三位外籍老師,他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每天午間都會與學生進行小組聚會,學生會就着老師提出的課題討論,而老師亦正面地鼓勵學習,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。另外老師又會參與節日的遊戲攤位,與學生互動,更會走入班房教說話技巧,小息、午膳時間都會遊走校園,主動與同學傾談,話題生活化,學生可以輕鬆地練習說英語。「我們給這個活動一個有趣稱號叫Walking NET,最初外籍老師在校園遊走時學生都會避、會怕,但慢慢就習慣後甚至主動找外籍老師傾談,效果更好。」
增設英文教學班 完善語文教育
學校從行政入手,包括在中一級增設英文教學班,除了中文和普通話外,其他科目均用英文教授,讓更多學生可以接觸全英語環境。今年開始高中亦有兩組全英文教學組別,學生不論在主修科和選修科都會用英文上課,整個中學生涯都可以浸淫在英語環境之中。至於老師團隊亦十分專業,學校鼓勵他們進修,包括參與「優質學校改進計劃」(QSIP),以及教育局的培育課程,老師會不斷檢視自己的教學方法,務求令教學質素精益求精。